首页 > 作家列表 > 言妍 > 月漉波烟 >
繁體中文 上一页  月漉波烟目录  下一页


月漉波烟 page 17 作者:言妍

  太皇太后点点头,看着小皇帝问:“皇上以为如何?”

  “只要阿绚不要再去南方,朕都同意。”小皇帝又带些稚气地回答。

  “回皇上,阿绚不再去南方了。”阿绚再度跪地说:“但阿绚有个请求,请皇上和太皇太后作主。”

  “你说吧!朕都会答应你。”小皇帝豪爽的说。

  “阿绚命中不吉,三次指婚皆不得善果,实在有负圣恩。”阿绚静静地说:“请皇上与太皇太后准许阿绚削发为尼,在佛法无边中,解去前世冤孽,修来世福报。”

  “削发为尼”四个字,让所有的人都惊愕不已。芮羽首先感受那她那份痴心,可怜的阿绚,以为同人佛门,就能够和剃发为僧的顾端宇离得更近吗?

  “不!朕不答应!”小皇帝站起身说:“为什么你们每个人都要出家呢?皇阿玛生前要出家,结果就不在了,现在阿绚要当尼姑,会不会也不见了?”

  “皇上,你平日都好好的,偏偏看到阿绚,就没上没下的。”太皇太后板着脸孔转向阿绚说:“不行!我们爱新觉罗家的格格,还没有人当尼姑的!”

  “太皇太后……”阿绚叩首恳求着。

  “不要再说了。”太皇太后烦忧地道:“我要再想一想,你们跪安吧!”

  结果,在阿绚的一再坚持下,太皇太后仍是遂了她的心愿,但是,却定下两个条件,一是阿绚只能带发修行,以居士自称;二是阿绚必须住在天宁寺后的尼庵,那是以芍药、牡丹花闻名,太皇太后常去进香吃斋的地方。

  阿绚领了旨,给自己取了“波烟”二字。

  芮羽最初不解,以为是人生如波如烟,散即无踪的意思,但阿绚却微笑地对她说:“福晋博学多闻,堪称我师,怎么唐朝李贺的‘月漉厉,波烟玉’会没听过呢?”

  芮羽这才恍然大悟,入空门是假,一颗心不变是真,阿绚分明是在等着顾端宇回头。月漉和波烟,一南一北、一僧一尼、一汉一满、一明一清,关关都是越不过的阻碍呀!三年过去,京城里会出现这首曲,表示阿绚在宁静的外表下,爱情依旧,这使得一直和岱磷厮守的芮羽,除了心疼外,就是喟叹了。

  纷扰思绪里,马车来到天宁寺,晴朗的蓝空下,娇艳五彩的花令人赏心悦目,花香也沁人心脾。

  因为太皇太后常来,所以,这一带管制森严,连要见阿绚也必须先通过复杂的手续,因此,说阿绚目前处在半幽禁的状态下,也不无道理。

  领队的长吏和寺中的知客僧打了招呼,交换文牒,马车便穿过花间小径,来到位在树海中的尼姑庵。

  这儿的尼姑庵曾是明朝一些太妃养老之处,所以分为一间间别院,各有小尼使唤,非常幽静舒适。

  阿绚已知芮羽要来,早将石径打开,敞开大门迎接。也因为不是真正的尼姑,所以,阿绚不穿海青,身上罩的是月白无款的抱子,腰部以靛蓝带子系着,她长长的发不理不扎,只用蓝方巾裹头,打着粗结,垂在脑后。

  尽管铅华褪尽,阿绚的美丝毫不减,应该说,因茹素念佛的关系,使得阿绚整个人更凝白如玉了,有一种素极之后的妍丽感。

  “稀客!稀客!”阿绚微笑地说:“不是才听说小洵豪出疹子吗?一定是没事了,福晋才有心情来看我。”

  洵豪是芮羽前年底生的第二个儿子,已一岁半,身子骨特别娇贵,什么病都要染一下。芮羽叹口气说:“是真的把我累坏了,好在兰儿和征豪都乖,没给我添这种麻烦。”

  阿绚仔细看她一会儿说:“你们江南女子真是耐老,经过这些折腾,仍是美丽如若,一点都看不来出生了两个壮丁,难怪靖王爷恩宠不衰,立誓不纳小妾。”

  “靖王爷确实是为我付出许多,有时清晨起来,都还有恍如在梦中的感觉呢!”芮羽说。

  “你也是为他牺牲不少,我还没见过比你们更相爱的人了。”阿绚似有所感地说。

  小尼泡上清茶,阿绚再细心虑了一遍。

  芮羽主动说:“我听到那首‘格格曲’了。”

  “真的?真的传出去了?”阿绚眼睛一亮。

  “你真是好大的胆子,现在外面传唱得很厉害,还说是格格和南明将领的故事,他们是怎么知道的?”芮羽问。

  “因为我在一旁加个小注,写了‘南明亡魂’四个字。”阿绚说。

  “为什么呢?”芮羽又问。

  “这样‘格格曲’才会往南方送呀!”阿绚说。

  “你真相信我大哥会因而来此吗?”芮羽问。

  “我以前一直老猜不透端宇的心,就如你所说的,他的感情埋得极深极深,甚至连我们在原山寺的竹屋里时,我也不大确定,直到听见他以‘月漉’为法号,我才明白自己没有爱错。他离开是为我,出家也是为我,而成为‘波烟’是我唯一能做的回报。”阿绚停一下又说:“我相信他会为我而来。”

  “然后呢?这不是又要置你们彼此于险地吗?”芮羽担心地问。

  “会吗?我不再是三格格,他也不再是定远侯,我们同是佛门中人,应该再无界碍了吧?”她的脸上有单纯希望的光彩。见芮羽无法理解的露出惊愕之色,她笑笑又说:“好了,别烦恼这些了,你倒可以猜猜,我是如何将‘格格曲’送出去的?”

  “怎么送的?”芮羽真的很好奇。

  “风筝。”阿绚的笑容更大了。

  “风筝?你一个居士,如何放风筝呢?”芮羽也觉得好笑。

  “半夜放呀!拿剪子一剪,‘格格曲’就随风飞去,总会飞到某人的脚下。那只风筝,还是皇上送来给我的呢!”

  “皇上都十二岁,准备要行大婚了,怎么还如此稚气呢?”芮羽说。

  “稚气归稚气,他心里可清楚得很呢!我有预感,聪明的顶的皇上,将来必定有一番大作为。”阿绚极有信心地说。

  皇上有大作为,就表示明朝的复兴就越渺茫,芮羽已经很少去想政治或立场上的事了,只是她和岱麟、阿绚和端宇,错综复杂的关系,真的有达成融合和宁静的一日吗?

  她看着阿绚,在窗外芍药、牡丹的衬映下,像极了一株遗世独立的白海棠,若海棠花谢,顾端宇依然未归,这沉重的惆怅又如何能了结呢?

  “唱一杯茶吧!”阿绚心平气和地说。

  是的,就只能喝一杯茶了!芮羽闻着那茶香,默烈地在心底为原本该是她顾家嫂嫂的阿绚祝祷。

  顾端宇独自赶路到京城,无名因为不愿触景伤情,又怕身分受疑,所以和潘天望留在通州一带。

  望着巍巍的皇城,顾端宇想起上回送芮羽来此时,已是七年前的事了。七年之间,沧海成桑田,在几番出生入死之下,唯一的真实,竟只有阿绚。

  要问阿绚的下落,找芮羽是最容易的方式,但因为个性使然,顾端宇很不愿意去打扰他这同父异母的妹妹,除非是到非不得已的地步。

  依着原山寺老住持的关系,他暂时栖身在西郊的护国寺,身上穿的当然不是行走江湖时的装束,而是正正经经的袈裟。

  由于他玉树临风的模样和慧健机智的谈吐,很快的便和众僧打成一片,他参加寺中的早课、晚课,平常便在京里巡游,找门路打探消息。

  然而,侯门深似海,不要说紫禁皇城,就连几座王爷府,也高墙耸立、庭院森森,要以一般方式问寻,真是比登天还难。

  最后顾端宇混在天桥一带,和忠王府的几个奴仆搭上线,才知道三格格在三年前便自愿吃斋出家了。

  “我们府里闹得可厉害了咧!三格格吵着要寻死,福晋才肯放人。”其中一人说。

  “三格格真可怜喔!两个未婚夫婿,没过门就死了;嫁到南方,又吓得只剩半条命回来,现在一个人在尼庵里,得孤孤单单过一辈子喽!”另一个人说。

  “三格格本来坚持剃发,但太皇太后不允许才改成戴发修行,还封个‘波烟居士’,如今就在天宁寺里咧!”第三个人说。

  波烟?阿绚竟然取名“波烟”二字?

  没有监禁、没有地牢,但阿绚也入佛门,就教顾端宇感到震惊了。他现在终于明自她那一笑的意思,那表示——荣华不要、富贵不要,你看破红尘,我亦远离红尘。

  不是有一句“入我门来一笑逢”吗?原来那一笑就是阿绚的笑,她期待两人的再相逢,以今生盼、以来生盼。

  顾端宇红了眼眶,不轻弹的泪又在胸臆中翻滚,眼前来来往往的人,唯有阿绚对他最痴,而他落得孤独,她也孤独,这样南北相隔,又是谁的错呢?

  如果阿绚嫁了,有丈夫、有儿女,他也可以专心的去做自己的事;但如今,她的未来只是凄凉,他又怎能安心的掉头就走呢?

  不能!不能!他走出过许多人的生命,没有一丝留恋和遗憾,但阿绚不同,她根本把生命都交给了他,没有他,她虽生犹死;凭心而论,这三年来,没有她,他也不过是一具会吃、会喝的空壳罢了。

  天呀!他该怎么做呢?月漉和波烟……为什么上苍丢给他的,总是一道道的难题呢?

  四月未,百花凋零,爱花的太皇太后特地选在天宁寺举行花祭礼,京城里的各寺庙、尼庵,都会派人来超渡念经。  那一日,天宁寺内外整个开放,各府福晋、格格的车辇排成一列,说是车水马龙也不为过。

  最美的是在风中飘扬的花旗,各具不同的色彩,有代表一月的兰惠、二月的桃花、三月的海棠、四月的牡丹、五月的榴花、六月的荷花、七月的葵花……一直到十二月的腊梅。

  每面花旗下有花素宴,并有僧尼诵经,福晋、格格们经过,捻花、闻花、踏花,以诚心祈福。

  顾端宇本是游僧,没有资格参加,但他临时说服了护国寺的一名和尚,才在这祭礼中占了一个位置。

  在不断敲木鱼的动作中,他眼观四面,希望能看到思念已久的阿绚。

  太皇太后的到达,是典礼的最高潮,但顾端宇的目光并不在那盛装如金凤、受众人簇拥的中年贵妇,而是她身后,那名并不起眼的纤秀女子。

  是阿绚!她多美呀!那浅青色的衣裳和深褐色的帽饰,让她有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风姿,不是那娇丽的三格格,也不是清秀的民女阿绚,而是如瑶池仙女下凡的波烟。

  而这波烟是他的!在这法号及格格曲中,阿绚已经表明得很清楚,她……非他莫属!原本顾端宇还有许多犹豫,但在看到她的那一瞬间,他就知道自己非带她走不可了!

  只是数百群众,又加上护守的禁卫军,他要如何“偷走”一个人呢?

  时间一刻一刻的过去,典礼也接近尾声,正午钟响,太皇太后赐百花素宴。

  僧尼们有了挪动的机会,顾端宇才悄悄地走向女居士和道姑聚集的长廊底。

  或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!阿绚一抬头,就看见站在阳光下的他,话语声顿时消失,人影模糊,这大殿上,似乎就只剩他们两个痴痴相对。

  真是顾端宇,他真的为她而来了!她一步一步朝穿袈裟的他走去,眼中充满泪水,君心缚辗、妾意缠绵,她苦苦的呼唤,浪子终于回头了!

  他压抑住激动,只有眸子里吐露出思念的情绪。多危险呀!众目睽睽之下,一个男和尚、一个女居士,如何接近,又如何互诉衷情?

  阿绚停在台阶上,手扶圆柱,娇弱得似站不住脚!而顾端宇在另一边,想奔向她,却有太多人阻挡,两人相隔咫尺,却如面对一条浩瀚银河,千言万语无从诉起!

  突然远方传来一阵响动,人潮皆往他们的身旁流去,原来是十二面花旗要远飚,绳一放,天空一片色彩缤纷,代表一切厄运的离去。

  没有人愿意错过这胜景,太皇太后、福晋格格们和众僧众尼,甚至威武不动的禁卫军,全都屏住气息,仰头注视着蔚蓝的天空。

  顾端宇一个箭步上前,来到阿绚的身边,低声又急促地说:“我来了,你愿意跟我走吗?”“我愿意。”她哽咽地说:“我等你已经很久很久了。”

  唢呐声扬,十二四面花旗“啪!”地一放,迅速地如彩蝶般翩翩飞去。粉红桃花、绿色榴花、艳紫牡丹、浅白腊梅……又像一朵朵上了彩妆的云,尤其是那海棠飘得最高最远,也是它第一个化为零,消失在那无边无际的天空。

  人皆扬手指指点点的,直到最后一面花旗再也看不到为止。当热闹逐渐平息,原本在长廊底的阿绚和顾端宇,早已不见踪影,那斑斑的台阶上,空留一地碎乱的阳光。

  没有人发现阿绚的离去,直到黄昏时,有人点名“波烟居士”,才发觉三格格再也无处可寻了。

  至于顾端宇,因是游僧,没名没册的,他在天宁寺的来与去不曾引人注意,当然也就无从和三格格联想在一起了。

  所以,阿绚在花素宴上的离奇失踪,带来许多的谣言及揣测。有人说她死了、有人说她云游去了、有人说她被藏于某座佛寺中……最最不可思议的是,有人说她化为花魂,随着十二面花旗,飞到渺渺的云海间……

  整个北京城,只有靖王府的岱麟和芮羽明白,阿绚是被自南方来的顾端宇带走了。

  南方,一个烟雨蒙蒙,神秘难解的所在……

  尾声

  某个起霜的秋夜,自湖镇的格格堂响起急促的敲门声,直叔惊吓的坐起,推推一旁的直嫂说:“有人来了。”

  直嫂揉揉眼睛说:“敢半夜这么敲格格堂的,全天下就只有一个端宇了。”

  他们赶忙披衣、拿蜡烛,穿过长廊大厅来到前门,拔下闩子,只见戴着皮帽,满脸风霜的顾端宇,扶着一个娇小的妇人说:“快!快!阿绚要生了!”

  阿绚?好熟悉的名字!他们还没弄清楚,顾端宇又说:“秦御医还在吧?快去请他来。”

  秦御臣是崇祯时宫中的大夫,在白湖隐居多年,是顾家的至友。

  直叔应声而去,当直嫂看到那痛苦不堪的小脸蛋,猛然想到,阿绚不就是忠王府的三格格吗?她怎么会和少爷在一起呢?

  “直嫂,阿绚痛成这样,会不会有事?”顾端宇抓着她便问,完全失去平日的沉静。

  “女人生孩子都是如此的。”直嫂忙着安抚他们。

  “没有错,你不要紧张。”阿绚咬着唇,忍着痛说。

  “我怎能不紧张?你一向娇贵,又经过一路奔波,我真不该带你到安徽去的。”顾端宇自责地说。

  “是我舍不得离开你的……”阿绚说着,又是一阵痛传来。

  直嫂看他们一句为你、一句为我的,根本是恩爱夫妻,而顾端宇一向冷峻疏离,何曾表现得像现在这样温存软语,脆弱得像要哭出来的大男孩?
 
 
 
言情小说作家列表: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言情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