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作家列表 > 亦舒 > 伤城记(心慌的周末) >
繁體中文 上一页  伤城记(心慌的周末)目录  下一页


伤城记(心慌的周末) page 10 作者:亦舒

  退休吧妈妈,之之在心中喊出来,大家愿意省一点过。

  是设计师先发现她,季庄连忙笑,招之之进店。

  “店主呢?”之之问。

  “一连好几天到律师处搞美国那边的税务。”

  没有护照的烦,有护照的更烦。

  “之之,我有事与你商量。”

  “妈妈尽管讲。”

  季庄把纸杯咖啡递给女儿,“之之,你哥哥再这样闹不停,迟早出毛病,我想把他送出去读硕士。”

  之之摇摇头,“去哪里?巴黎、纽约、伦敦,都有他的同志,父母不在身边,更加为所欲为,妈妈,不要去干涉他,也许只是三分钟热度,到了年底,药到病除。”

  “这事不会这样简单。”

  之之微笑,“妈妈,依我看,就是这么简单,香港人有多善忘,你也应该知道,我们终身唯一持久的爱和兴趣,不过是赚钱。”

  “之之,你不是母亲,你不懂得怕。”

  “怕什么,怕受连累,抑或失去陈知?两者都不会在短期内发生,”之之分析,“我有信心,我很乐观。”

  季庄放下咖啡,“之之,你确是快乐天使。”

  “不过我向你保证,我们迟早会失却陈知,有一日他会结婚,为一个在母亲及妹妹眼中不值得的女子疲于奔命,唯命是从,轻贱家人。”

  季庄笑起来,拍打淘气的之之一下。

  “呵妈妈我不是开玩笑,幸亏哥哥谈恋爱的兴趣不大,不然你我早就沦落至第五第六位。”

  季庄一怔,“顶多是第二第三,怎么会第五第六?”

  之之瞪母亲一眼,“人家肯定有岳父岳母,还有小姨小舅子。”

  季庄变色,仿佛那一天已经来临,看到儿子冷冷地对母亲说:“我岳母的拿手小菜不知多好吃。”

  季庄张大吻合不扰来,此刻她又觉得陈知独门心思爱搞运动并不是太坏的缺点。

  母女俩双双返回家。

  只见另一对母女亦亲亲密密的在有商有量,合作做菜肉云吞呢。

  李庄想,幸亏当年坚持多生一个,否则今日见到这种场面,不知是悲是苦。

  之之马上洗手,“我也来我也来。”

  姑姑取笑,“之之做的云吞下水开花。”

  之之满不高兴,“现在不会了,人有进步的。”

  “失敬失敬,我忘记士别三日,刮目相看。”

  之之坐下来帮手,“姑姑出去走过没有?”

  “有。”观光客不胜唏嘘。

  地方都不像了,全世界都会有沧海桑田式变化,香港特别变得离谱,移山倒海,瞬息之间,汪洋里耸立起庞大的货柜码头,大厦如雨后春笋,马路都架空重叠而过。

  这倒罢了,通货膨胀的速度才叫人吓一大跳,堪称百物腾贵,民不聊生,无论是喝一杯茶,买一件衣服,都比三两年前贵了一倍,大叠钞票一下子去个一干二净。

  忘了带口红,想顺道买一支,排好颜色,售货员笑笑报出一个价目,陈开怀张大双眼,以为听错,上次她在温哥华超级市场买的一管才一块九毛半。口红就是口红,擦了并不会长生不老,她干吗要花十倍价钱,也顾不得不好意思,连忙摆手说不买。

  这个地方,离开了就回不转头,永远找不到旧时的位置,换言之,陈开怀已遭遗弃。

  物是人非,似走错迷宫通道,回来了?不,相逢也不再相识。

  多年前她的一个老同学同她说:“到英国留学三年,回来之后,努力整整十二年,才拾回那三年间失去的名同利。”

  她以为她夸张,才不,同学的本领太高强了,叫她来做,她才办不到。

  新鲜的菜肉云吞一盘盘做出来,大家垂涎三尺,连孤僻的陈知都被吸引,他说他要三十只。

  之之觉得这便是优质生活,有得吃有得穿,身体健康,晚上睡得着,一家子相亲相爱,自由自在,之之愿意这样过一辈子,但是环境不再允许。

  鲸吞着鲜甜的食物,之之忽然悲从中来,眼睛发红,掉下泪水,大家看着她,她佯装咳嗽。

  于是祖母笑说:“吃得太急,呛住了。”

  大家都附和:“之之,去喝口水。”

  之之乘机放下碗,跑到厨房,额角顶住冰箱,痛快的哭起来。

  陈知进来,视若无睹,“我来找辣油,父亲与我无辣不欢。”

  他轻轻按住妹妹的肩膀低声说:“你现在明白了吧,所以我们要争取一个合理的政制,建立理想的国度,使每一个家都可以三代同堂住在一间一九—一年建造的老屋里吃云吞。”

  之之转过头来,“那要多久?”

  “谁知道呢,即使是愚公移山,也要干下去,子又生子,孙又生孙,一代一代干下去。”

  之之泪如泉涌,“那倒底是多久呢?”

  “或许要到海枯石烂那一天,我们不知道,天长地久有时尽,我们不会气馁。”

  “那么,你还会结婚生子吗?我有没有机会做刁钻的小姑以及老天真的姑妈?”

  “姑奶奶,我保证你不会失望。”陈知笑答。

  之之擦干眼泪,“我胃口尽失。”

  “去,上楼去休息。”

  之之的床头放了一只灰色威士活骨瓷碟,浅浅一点滴水养住十来廿朵白兰花,香气扑鼻,注满斗室,之之深深呼吸。

  在外国,享受与苦难都不一样,本来喜新嫌旧的之之第一次体会到新不如旧。

  张学人的电话来了,他正在应酬,趁吃完热荤还未上鱼翅,偷偷跑出来同女朋友讲几句。

  “不要闷,看看电视,我替你录的动画三国志呢,精彩绝伦。”

  之之听他的话,扭开电视机,荧幕正在播放一套医学资讯片集,已经到第四集,之之没有太留意,此刻有空,才看将起来。

  姑姑推门进来,惊问:“这是什么节目?”

  之之抬起头,“你怕?怕我关掉它。”

  “不,”陈开怀走近,“抢救早生儿?”

  “是,”之之苦涩地笑,“千方百计地,整组医护队,出尽百宝抢救二十三个星期出生的胎胚。”

  “为了什么,五个多月的早产子如何救得活?”

  之之悲怆地答:“因为国家爱人民,早生儿也是小国民,人民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产。”

  “之之,你感触太多。”

  之之鼻子发酸。

  “是的,”她说:“我触景伤情。”连忙转到另一个广播台,看到的却是法国大革命二百年纪念大游行,色彩缤纷,歌舞升平,国泰民安。

  两姑侄面面相觑,作不得声。

  过半晌,陈开怀强笑道:“真受不了,一只生锈塔一百年没塌下来也要搞活动庆祝,我们哪一样不能比,千年的长城,万年的秦俑,什么都有,唉,从来没想过值得表扬。”

  之之站起来,“姑姑,我同你出去散散步。”

  “慢着,看完这一段再说。”

  “喔唷又是他。”

  是的,又是他,都快成为新闻片王子,只见他嗡着鼻子不耐烦地对观众说:“香港人把我的头像印在汗衫上,是对我的一种侵犯。”

  陈开怀忍不住说:“你的偶像不领情。”

  “他不是我的偶像。”

  “这次香港人好比朱八戒照镜子,两边不是人。”

  陈开怀讲得直接了当。

  “对,我们没有经验,太过热情,忽略后果,所以受伤。”

  陈开怀说:“这统共不像精刮聪明的港人。”

  之之答:“百密必有一疏。”

  姑姑自告奋勇洗碗,之之独自上街闲逛,天还没有黑到尽头,半弯新月已挂在天边,在霓虹灯照耀下,本市并没有真正天黑的时候,之之在晚风中穿着短裤背心走下山去。

  半途已经觉得有人尾随。

  之之蓦然想起陈知的忧虑,莫非真的有三人小组或五人小组钉紧了他们?

  她拐弯,后边的人也跟着转弯,还似加紧脚步:要追上来的样子。

  之之发急,幸亏迎面有两位军装皇家警察巡过来,之之如获至宝,唉,大不列颠再不济,还培训出真正的英雄来打救老百姓。

  那两位年轻英俊的警察见之之神色有异,立刻一左一右护住她。

  “小姐,不用怕,”又对住她身后钉梢者说:“你,站住,有什么企图?”

  之之从来未曾如此感激过。

  多年来她享受着权利而不自觉,要到今日才知道可贵。

  被截查的也是一个青年,并无反感,笑咪咪拿出证件,客客气气地解释:“对不起三位,我晔光广告公司设计组人员,我见这位小组适合拍我们的一只运动鞋广告,才冒昧想同她攀谈。”

  之之瞪着他,她相信他,她有第六感觉,这年轻人同她一样,是土生土长的港人,的的确确是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。

  警察用对话机查过他的身份证与驾驶执照,向陈之说:“小姐,电脑的资料显示他所说—切属实。”

  之之松口气,轻轻说:“不,我不拍广告,请你走开。”

  那年轻人略表失望,耸耸肩离开。

  陈之郑重向警察道谢鞠躬,警务人员受宠若惊,带着笑容道别。

  回到家已是半小时以后。

  她母亲挨在旧丝绒沙发上读报。

  之之过去说:“光线不对,这样下去会训练成夜光眼。”

  连忙拉来盏落地灯帮补。

  一开就被母亲啐:“这下子皱纹雀斑可织毫毕露。”

  之之细细看母亲,“妈妈,头发最好剪一剪,染一染。”

  季庄扔下报纸,叹口气,“今年夏天这么难熬,谁还有心思妆扮。”

  “不,我思想搞通了,日子反正要过,愁眉苦恼,不如眉开眼笑,一念之差,云泥之别,我才不与自己作时,妈妈,明天我们去弄头发。”

  “人家会笑我们无聊。”

  “谁,谁敢笑我?这是自由社会不是,你管我无聊还是无知,我自得其乐,有何不可。”

  “好好好,有道理,明天一起去。”

  之之取出一叠本票,交给母亲。

  季庄大讶,“这是什么?”

  “我们合资打算将房子买下来。”

  “呵,你居然坐言起行。”

  “当然,”之之自豪,“新人事新作风。”

  “数目还差很远呢。”季庄有点感动。

  “你与父亲当然是大股东。”之之笑。

  “这一笔是张学人的,你收了他茶礼,就要成为他家的人。”

  “才怪,叫他搬进来,做我们家的人。”

  “厉害,”季庄点着头,“你打算怎么样立规矩治他?”

  “三跪九叩,斟茶倒水,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”

  “我嫁你父亲的时候,何尝不是这样满肚密围,你看现在,简直就是陈家老奴。”

  “可是我们都爱护尊重奴隶。”

  “也只有你肯用甜言蜜语哄撮我了。”季庄叹息。

  “妈妈,把我们的计划告诉爷爷。”

  季庄说:“等他先开口不迟,还有,把款子还给学人。”

  “妈妈——”

  “没有商榷余地,”季庄板起面孔,“我若真的要收礼金,十倍这个数目还不行。”

  之之涨红了脸,“是,妈妈。”

  这女儿长到廿三岁,还异常小样,算得十分听话,季庄甚觉安慰,头脑简单的女孩子往往最幸福,命运也跟着单纯,有什么不好?要那么多生活经验干什么,历尽沧桑又没有勤工奖,直接自父家走进夫家,最理想不过。

  季庄最爱这个女儿。

  她不介意之之迟些结婚,好留在母亲身边久一点。

  邻房两母女也在密斟。

  老太太问:“你嫂子脸色如何?”

  陈开怀答:“季在这些年来真是没话讲。”

  “大家都会做人是真。”

  “我们见时开口?”

  “他们已经晓得这件事。”

  陈开怀自觉做得有点绝,她盼望父母资助她,好让她修葺快要塌下来的旧屋,目的将要达到,却又不忍心拆散哥哥一家。

  老太太郑重地说:“话讲在前面,我可不住什么地库、车房。”她不愧是个精明的老人家。

  “不会的,我们那块地皮大,足有八千尺,可以加建两房两厅,卫生间与厨房完全独立,另外有大门进出,图则我会给你看。”

  老太太又提一句,“装修你也要给我上等料子。”

  陈开怀心想,这样下去,怕要赔本。

  “后园里同我种两株白兰,还有,你们养不养猫狗,我最怕畜牲。”

  陈开怀这才发觉兄嫂伟大无比,怎么同老母亲和平共处三十载?她要求不简单呢。

  老太太兴致非常高,一直说下去:“一天三餐你可要负责,我一把老骨头不能再进油腻腻厨房,清洁工人你预先替我找妥,这笔费用我们自己付,没有车夫,你权充司机,不要叫我们寸步难行。”

  陈开怀瞠目结舌,她事先做梦也没想到这些细节。

  半晌她问:“这里谁做饭?”

  “我们有女佣,一手极好广东小菜,连宵夜都日日转花样。”

  陈开怀没想到他们仍然过着此等靡烂富贵的生活,这次来,她似为父母兄嫂已失去讨价还价的勇气,一听到可以移民,一定感激涕流,但事实却仿佛有点距离,陈开怀开始迟疑,香港人怎么像打不死的李逵,太不知天高地厚了。

  “母亲,老老实实,你打算投资多少?”

  老太太想一想,郑重地举起两只手,“十万加币。”

  陈开怀倒抽一口冷气,“你只有十万?”

  老太太收回手,慧黠地说:“我总得留点防身呀。”

  陈开怀急起来,“现在的物价昂贵,加建一尺房子得七十多元,母亲,你高抬贵手。”

  老太太不说,“你不是想赚我的吧。”

  哎呀,陈开怀这才知道姜是老的辣。

  “可是我也不能蚀本呀。”

  老太太动气,“你哥哥从来不与我说这些。”

  “开友不但收入高,且稳不可当,我们不能比。”

  老太太抢白女儿,“那你不自量力了。”

  母女俩当下不欢而散。

  平时怎么样袒护她都是假的,利害关头,老太太精明入骨。

  陈开怀不甘心,拉住之之问:“你们家开销由谁人负责?”

  之之据实答:“一直是母亲当家,父亲的家用不够,她自动贴补。”

  “你爷爷奶奶有无帮补?”

  之之笑,“姑姑,怎么好意思叫耋耄老人士出分子。”

  “你是指他们白吃白喝这些年?”都叫纵坏了。

  “不但是他们,”之之的笑意越来越浓,“连带我同陈知都是白住白吃。”

  陈开怀呆若木鸡。

  难怪嫂嫂听说要把老人接走一点也不激动,原来多年来供奉两老并无好处。

  之之闲闲地说:“当然,房子当年由爷爷置下,以低于市价转卖给父亲,爷爷要走的话,我们会把屋价差距补还爷爷。”

  每个人的口气都似财经专家,陈开怀越发觉得自己不折不扣似乡下来的土豹子。

  之之满有兴趣的问:“姑姑,你替他们递了申请表格没有?”

  陈开怀定一定神,“还没有。”

  “那要快点做,据说第一类亲属团聚,也要拖至一年半。”

  陈开怀不出声,连这个侄女儿都不好应付。

  “你呢之之,你可考虑移民?”

  “要走总有办法。”之之非常镇定。

  “你好像不急。”

  之之分析道:“香港一般小市民的生活最最享受,早上喝茶,下午打四圈,晚上看电影,交通方便,亲友就在眼前,收入高,税金低,非不得意,谁想劳师动众,当然都用拖字诀。”
 
 
 
言情小说作家列表: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言情小说